为进一步开展非遗传承与发展工作,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,走进青年,走进千家万户。经研究决定,开展陕西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”征文比赛,让大众围绕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创作。力求诞生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,通过活动提高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与知名度。

一、活动名称: 陕西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”征文比赛 二、活动主题: “ 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及非遗本身进行创作。” 本次征文题材不限,主题不限。 论文:内容积极向上,紧扣主题,具有建设性、新颖性、可行性。 其他文学作:如诗词、诗歌、散文等,来稿注明类型。内容积极健康,富有文学性,便于流传推广。 三、主办单位: 国家级非遗“楮皮纸制作技艺”传习所 陕西省省级非遗“秦汉战鼓”传习所 陕西省省级非遗“关中事酒”传习所 陕西省省级非遗“华夏财神赵公明故里文化”传习所 四、指导单位: 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五、协办单位: 长河文化网 六、顾问名单: “楮皮纸制作技艺”传承人:张逢学 “秦汉战鼓”传承人:黄建明 “关中事酒”传承人:高浩坤 “华夏财神赵公明故里文化”传承人:李巨才 七、特别鸣谢: 陕西志宽食品有限公司 陕西堰湖酒业有限公司 八、投稿要求:
(一)投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:
1、论传统文化发展方向; 2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必要性与难点; 3、围绕参与本次活动的任一非遗项目进行创作(诗、词、歌、赋、散文等); 4、关于任一非遗的介绍(说明文); 5、关于开展相关活动的方案(若被采用有另外奖励); 6、关于活动中任一非遗项目的史料收集与整理(不得全文照搬网络); 7、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创作; (二)题目自拟;
(三)同一参赛者的参赛作品只能报送1篇; (四)作品要求绝对原创,表现内容健康、积极向上。作品不能违法及涉及 黄色、暴力和损害他人隐私等内容,违规作品将被取消参赛资格; (五)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、学校、地址、电话、QQ、个人简介(50 字 以内含获奖经历); (六)投稿即代表同意参赛作品可能用于相关非遗项目的展示、传播与推广。 九、奖项设置(决赛) "十佳文学奖”:10位
第一名奖金4000元
第二名奖金1000元
第三名奖金500元
“青年文学奖”30位(证书包邮) “优秀组织奖”:10位(木质证书包邮,单位奖)
“非遗推广大使”:20名
“非遗传承先进青年”若干
注: “十佳文学奖”获奖作者如果为长河签约作家加出版个人文集一期,同时赠送样刊10本。 (最终奖项设置情况以实际为准) 十、活动时间: 2021年12月20日-2022年12月30日 十一、投稿方式及说明 : 投稿采用线上电子邮件形式,每位参赛者限投稿一次(同一邮箱),每人限2篇/首内,不可多投;多投作废。 投稿即表明同意作品被用于非遗相关的推广与展示活动,来稿作品同意授权主办方刊登作品(发表时有权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或删减),如果作品进行商用,组委会将于作者本人签订协议,同时视用途效果支付稿酬1000——5000元不等,参赛作品不得抄袭、剽窃、冒用,因此原因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;不同意者请勿投稿;
注:本次比赛受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会监督与指导。 来稿格式如下: 作品名字(四号) 作者学校+作者姓名 作品正文 (除分段外禁止每行都分行,禁止居中或者开头空格,采用小四字体)。注:投稿作品须为原创,如侵犯他人著作权,一经发现,由投稿者承担侵权责任。 十二、其他补充事项: (一)本次比赛由多家非遗传习所共同举办,旨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。 (二)优秀作者(不限于获奖作者)可申请成为传习所研究员或推广大使。 (三)比赛中后期将邀请部分优秀选手至各传习所进行参观学习。(根据防疫要求确定时间与人数) (四)本次大赛不收参赛者任何费用,不退稿; (五)所有参赛作品,主办单位有权使用(包括用于展览、出版物、媒体报道等),不另付稿酬;所有参赛作品如涉及著作权、版权、肖像或名誉权纠纷,均由作者本人负责。主办单位视所有参赛者均为遵守该规则; (六)参赛者不能重复获奖,可同时荣获最佳组织奖; 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“楮皮纸制作技艺”传习所 “秦汉战鼓”非遗传习所 “关中事酒”非遗传习所 “华夏财神赵公明故里文化”传习所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