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0日电 (韦衍行)“月映竹成千个字,霜高梅孕一身花。”近日,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《一把刀,千个字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。作品于2020年5月完成,先期已在《收获》等杂志上发表。 《一把刀,千个字》封面。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小说的主人公陈诚是一位淮扬厨师,故事以他的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为叙述线索。他生于东北的冰雪之地,记忆却从因避难而被携来上海寄居的亭子间开始。他启蒙于祖辈扬州乡厨的鲜活广博,蜕变于上海淮扬系大师的口授身传,后来在纽约法拉盛成为私人定制宴席的大厨……不同地域间的舌尖上的美味,开阔出另外一番融汇了天地与自然体悟的精妙世界,而时代更迭下的个人命运与抉择,也呈现了多重视角与评述体系下的民间记忆。 对于“一把刀,千个字”这个书名,王安忆表示,字面上看,“一把刀”是指“扬州三把刀”中的一把,菜刀;“千个字”则来自扬州的个园,替主人公绘一幅背景。 “我曾经设计,故事到末尾,让主人公有一番倾诉,竹筒倒豆子一般。问题是倒给哪一个?疏阔的人世里,说的和听的完全可能不是一回事。切肤的痛楚一旦付诸语言,立马远开十万八千里。所以,最后只是让他向着钢厂旧址的行车轨道、虚空茫然中的招娣,溅出一泓热泪。”王安忆说。 谈及自己的写作风格,王安忆坦言,自己是以“琐碎”著名的,“初写作时候,不懂得挑选,拾到篮里都是菜,舍不得丢弃,像一个勤俭的农人,颗粒回仓。” “渐渐地,学会了鉴别,有的有用,有的确实无用、或者用处不大。并且,事物有大有小,大和小不能等量齐观。”王安忆透露,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,还有写作的进深,变得越来越挑剔,一把材料在手,往往留的少、弃的多,“过去初稿结束写二稿都是加法,现在是减法,减掉的越来越多。倒不是提炼的结果,而是对细节的要求严格了。但在这背后,还是对日常生活的爱惜,常情常态中,说不定隐藏着怎样的真理,需要花终身的时间去认识。” 《文艺报》主编梁鸿鹰评价道:“《一把刀,千个字》由淮扬名厨陈诚在纽约法拉盛的中年人生起笔,展开了个体与血亲、时代、历史相互联结的大叙述。” 同济大学教授王鸿生也表示,如何将小人物的命运与大时代、大历史有机融合,一直是王安忆写作的兴奋点,“一次次能量再生,一次次化无形为有形,元气依然那么充沛,韵味愈加醇厚而绵长,我只能认为,她的活力好像还看不到尽头。” |